2017年以来,全县累计输送180名两后生赴东莞市接受优质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帮扶方面,将通过建立姊妹校联合发展模式,由昆明市遴选四所优质学校,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结对方式开展帮扶工作。也是在这个时候,明确了昆明市与昭通市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重点对安置区的教育、医疗进行结对帮扶。
同时,选派优秀行业干部及教师骨干驻点帮扶,帮助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昆明市委常委、副市长胡宝国,昆明市副市长周红斌,昭通市副市长吴静出席会议。胡宝国、周红斌表示,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建设,充分体现了昭通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责任与担当胡宝国、周红斌表示,昭阳区靖安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区安置区建设,充分体现了昭通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责任与担当。教育帮扶方面,将通过建立姊妹校联合发展模式,由昆明市遴选四所优质学校,采取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结对方式开展帮扶工作。
2月12日,省委、省政府召开昭通市脱贫攻坚推进会,要求举全省之力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同时,选派优秀行业干部及教师骨干驻点帮扶,帮助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一部手机游云南自2017年9月启动以来,省政府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取各州(市)长汇报工作推进情况,截至目前,一共召开了17次省政府专题会议。
组织行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重点摸排黑恶势力线索,跟踪监督检查旅行社推行旅游合同电子化管理、合同签订与履约、保险购买、安全管理、应急演练等情况,清单式限期整改销号存在问题。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建设开展近两年来,市政府先后投入资金37.32亿元修建了中心城市到大山包景区的55.3公里一级公路,并依托大山包一级公路,投入5.6亿元打造全长42公里的全省唯一一条郊野绿道——昭璞绿道。今年以来,累计转办旅游投诉48件,办结率达到100%。通过一部手机,马丽丽一家还未出门就已经预定好昭通之旅的吃、住、行、游、购、娱。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去年10月1日,我市一部手机游云南同步全省一部手机游云南APP正式上线,在大美昭通旅游,游客关心的吃、住、行、游、购、娱通过一部手机全部搞定。建成旅游厕所149座,全面完成A级景区旱厕改造任务。
优化线上线下内容线上,我市统筹推进,持续优化提升昭通板块上线内容,集中开展全市一部手机游云南百日提升行动。先后上线直播民族赛装文化节、邵女坪狂欢节等6场活动,昭通苹果、巧家小碗红糖等5个特色旅游商品上线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我们发动群众连片种植竹子,发展竹产业,就是要为他们致富奔小康找到发力点。我们这里种植的竹子都是有‘身份的,你看,小班号14表明是第14村民小组村民所有的土地上的竹苗,03是户主的代号,099表明其栽种竹子的序号。
绥江县县长马康凤说,这些具有独特地理标识和生长档案的方竹,现在看起来不起眼,但在竹产业系统开发的产业链延伸中,将为消费者提供追根溯源的产品源头,消费者购买时可查询到这些竹产品的生产时间、生产过程,也可全面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绍廷村竹产业合作社负责人田发江说起村里的竹子多了几分豪气。(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 明 文/图)。雨后,天放晴了,绥江县中城镇绍廷村莲花山上,漫山遍野的草木醒来,在一阵阵绿色的林涛中,青翠的竹子迎风摇曳,高过竹苗的是一截金黄的竹子制作的标签,上面用红底黑字写着一棵竹子的信息:小班号 :14,株号:03099。
近年来,绍廷村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加之一些异地扶贫搬迁群众搬迁进城后,合作社将村民闲置、撂荒的耕地、林地和宅基地充分整合,地里陆陆续续种上了竹子。这是绍廷村2.3万亩方竹中一塘竹苗的身份。
漫山遍野的方竹有了身份证,合作社成员们还不满意,要求社员完善自己竹林的情况——除了按照规定的科学种植办法要求每家每户对地里的方竹建档立案,还要求他们对何时种植、管理过程、生长情况等进行逐一完善。多次做工作,村民对土地仍难割舍,思想也最不统一,有的群众提议种茶叶、猕猴桃、半边红李子,意见很不统一,有的赌气说自己的地里啥都不种植了,干脆撂荒……面对莫衷一是、思想动摇的群众,绥江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田间地头调查了解实情,群众现场听取林业和农业部门专家意见,结论为:此地气候宜人,水土潮湿,草木丰茂,适合大量种植竹笋。
抬眼望,目之所及的绍廷村一坡地上,已然种下很多竹子,每一塘竹苗后都有一个身份的标签。但,搬迁出去的群众以及居住在山上的群众,对土地权属、种什么、怎么种等问题最纠结。现在,已脱贫出列的绍廷村实现了方竹的连片种植,以前的撂荒地现在郁郁葱葱,群众种植的竹子统一交给合作社管护,这些大山深处的方竹不仅有了自己的身份,还有了专属于家家户户的身份特征。吃下定心丸的群众说干就干,在县委政府的支持下,扶贫、林业和草原以及竹产业办等部门迅速部署,对村里的土地、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后,决定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公司化经营竹产业。合作社成立后,筹措资金组织进购苗木,因搬迁人口众多、地块分布复杂,为便于产业管理和后续经营,一村民无意间说起自家地里的方竹的情况,仔细了解后,村民们决定给自己的竹子一个标识。按照全市一山五河谷的空间布局,绥江正对分布于全县的43.6万亩竹资源按照1135(1条竹长廊、1个竹博园、3个竹基地、5大竹板块)的产业发展布局,推动竹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实现绥江从竹子种植大县向竹产业大县稳步推进。
从此,绍廷村的竹子有了身份证大关则在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博士的指导下开展筇竹抚育,培育出了直径2厘米甚至3厘米的大径竹,同时研发出了筇竹工艺品和筇竹工艺家具。
方竹,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重庆,总面积247.6万亩,其中昭通就有106.8万亩,占42.34%。贵州有89万亩,占35.9%,其余分布在四川、重庆。
据悉,全市自己没有笋山而去帮别人采笋的季节工每年有6万多人(大部分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创新模式 龙头引领2018年以来,昭通紧紧依托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补偿等政策,积极推行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村集体公司+农户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提高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和农户参与竹产业基地建设和低效竹林改造,提高竹产业基地建设质量和效益。
截至今年6月,全市有竹产品加工企业13家,竹笋收购及初加工商35家,竹产业专业合作组织48家,竹产业种植大户17户。尤其筇竹、方竹是我国西南地区稀有的竹种。最先在盐津县、彝良县先行先试,其次在镇雄县杉树、碗厂等乡(镇)推广,到2018年,全市筇竹和方竹总面积达197万亩。今年3月以来,围绕育苗、新植和低效竹林改造,现场组织实用技术培训20次1000余人。
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采取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动员农户自愿以土地和退耕还林1600元补助经费入股,2018年退耕还林种植方竹3500亩(示范样板竹林1070亩),项目涉及农户728户3605人,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344户1752人。市林业和草原局及北部8县(市)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做大做强竹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意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和村村有亮点、组组有看点、户户有支撑的产业发展要求,创新举措,压实责任,全力推进竹产业发展。
昭通竹产业发展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百亿元产值目标指日可待,竹产业发展的春天正向北部8县(市)徐徐走来……。彝良县以小草坝镇为核心,选择小草坝、龙安、两河、钟鸣4个乡(镇)相邻7个村,投资3600余万元,集中打造4万亩高效竹产业示范长廊,辐射带动全县竹产业基地建设高标准快速推进。
在这期间,盐津、彝良、大关、镇雄开始探索竹林抚育。2018年12月12日,市委书记杨亚林与市内11家竹笋加工企业负责人亲切座谈,在全面掌握企业存在问题和瓶颈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抱团发展、跨区域合作,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提产扩能。
现代科技研究表明,筇竹和方竹不仅是笋用竹,也是很好的材用竹,可以说筇竹和方竹浑身都是宝。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新建标准化竹产业基地100万亩、低效竹林改造100万亩的双百目标,市林业和草原局组织林业专家深入北部8县(市)实地调研竹产业情况,按照一山五河谷的空间布局和宜竹则竹、以笋为主、笋材结合的思路,突出一县一品,注重功能布局,科学编制《竹产业发展规划》,认真制定《基地建设和提质增效实施方案》,落实提质增效和新植地块。竹产业对脱贫攻坚助推力很强,除有竹林的竹农直接受益外,采笋需大量人工,每采1公斤竹笋,可收获2元工钱。高位推动 科学规划2018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竹产业列为全市的六大产业来抓。
昭通发展竹产业显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市级专家团队的指导帮助下,全市已落实育苗基地61个、育苗户57家,已播竹种8.6万公斤(其中方竹7.37万公斤、筇竹1.23万公斤),出苗12293万丛(其中方竹11048万丛、筇竹1245万丛),预计出圃8943.9万丛(其中方竹8169.5万丛、筇竹774.4万丛),按每亩种植111丛计算,可保障80万亩新植和补植补造用苗的需求。
筇竹笋被誉为笋中之冠。制定了《昭通市方竹高效培育技术》和《昭通市筇竹高效培育技术》方案,整合各类林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成立8个竹产业发展专家工作组,挂钩到北部8县(市)开展技术指导。
各产竹县(市)通过林班管理、责任包保等措施,确保了产业发展底数清,面积实。筇竹和方竹对气候、土壤等环境的要求高,很多地方都不适宜这两种竹子生长,而昭通北部8县(市)的高二半山区,多半都适宜筇竹和方竹生长,加上河谷地区适宜生长的毛竹、慈竹、斑竹、苦竹、水竹等,实际上昭通北部8县(市)的绝大多数地区都适合发展竹产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